發表文章

python一行讀AFINN

dict(map(lambda (w, s): (w, int(s)), [ws.strip().split('\t') for ws in open("AFINN-111.txt")]))

Jawbone UP

圖片
我一直是什麼配件都不帶的人. 手上沒錶沒戒指沒佛珠沒項鍊的人. 連鑰匙都維持最少的數量... 之前耳聞要做Wearable, 買了一個Jawbone UP 2. 強迫自己每天戴, 但總是有些時候忘了帶. 斷斷續續戴了十個月, 終於達到了一百萬步!! 從這裡看來就知道顯然它沒有激勵我... 最近一個月, Jawbone UP上面的皮愈來愈長, 已經把按鈕都包住了. 上它網站上一查, 有一大堆人回報一樣的問題, 甚至長到把充電的蓋子都包起來了. 那些人的UP都被換新, 我立馬也開了一個ticket回報這個問題. 靜觀其變吧...

git clone failure

踩到gnutls的地雷, 不能clone某個用https來share的code. 以下的解法 http://askubuntu.com/questions/186847/error-gnutls-handshake-falied-when-connecting-to-https-servers 改成用openssl的tls即可...

极路由的硬件之路

极路由的硬件之路 http://feedly.com/k/19oS00E shared via http://feedly.com

影片轉檔速度範本怎麼選:尋找轉檔速度、畫質平衡點

影片轉檔速度範本怎麼選:尋找轉檔速度、畫質平衡點 http://feedly.com/k/168nbfR 筆者在上期 技研堂單元 中,探討了在進行影片轉檔時,使用硬體加速與純軟體運算,對畫質的影響。其中也稍微提到在使用同一套轉檔軟體的前提下,更改細部編碼設定,也會對畫質造成影響。 從容量反推畫質 以往筆者都是PSNR或SSIM等指標分數,做為評斷畫質的依據,這次筆者將換個方式,以x264編碼器CRF(Constant Ratefactor)編碼模式。由於我們固定CRF的Ratefactor參數,並更改細部編碼設定,理論上就可以得到相同的畫質但大小不同的影片,這時只需要比較影片壓縮率,即可反推當固定輸出影片大小時的畫質表現。 CRF模式的運作方式是會固定編碼器內建的品質指標,好處是只需執行單一pass,轉檔速度比較快,而且不會因為速度較快而對畫質造成負面的影響,其缺點則是無法預測輸出檔案的大小。 Medium速度畫質平衡點 筆者將測試影片以AVC High Profile Level 3範本進行轉檔,並套用x264編碼器內建的10種速度範本,並將轉檔速度與輸出檔案大小收錄於下方表格。我們可以看到輸出檔案大小在Very Fast開始明顯地變小,速度除了在Very Fast有明顯落差外,在Slow也有另1個落差。因此筆者推薦使用Very Fast、Fast、Medium這3種範本,能在速度與畫質間取得不錯的平衡,如果比較注重畫質則選Slower,超級注重畫質的話,選Very Slow就好,Placebo的速度太慢,且效果不明顯。 此外筆者也將部分因速度範本不同而異的細部設定收錄於下表,其中差異比較大的部分,是動態預測搜索方式,其意義為比對前後畫面,只將有變動的地方記錄下來時所用的預測方式。diamond僅搜索上下左右4個像素,效果非常有限,hexagon,為向周圍6個方向搜索,multi hex則使用更複雜的六邊型形狀,能提供更精確的結果。SATD Exhaustive則是使用演算法進行詳細搜索,雖然可以更精準地抓到動態向量,但是效率非常低,除了會讓速度變慢外,效果並不明顯,不推薦使用。 ▲將所有數據除以Ultra Fast數據標準化之後,可以看到從Very Fast開始檔案容量明顯減少。 ▲同樣將所有數據標準化後,發現Ve

梁漱溟:做学问的八个境界

梁漱溟:做学问的八个境界 http://feedly.com/k/1fT6lFl 本周,我读完了 梁漱溟 先生的自传文集 《我生有涯愿无尽》 。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讲述梁先生如何从一个中学生成长为国学大师,闪光点很多。比如,北大校长蔡元培只因读过梁漱溟的一篇论文,便邀请他担任北大讲师,完全不顾梁没有读过大学。 出乎意料的是先生随即表示希望我到北大任教。先生说:"我是喜爱哲学的。我此次来北大重点要办好文科。文科中又以哲学系为重点,你就来哲学系讲印度哲学好了。" 我忙回答说:"先生之喜爱哲学我知道,早在中学时即读过先生翻译的《哲学要领》一书,至于我,实在不懂印度哲学。印度宗派是如此之多,而我只不过为解决自己在人生问题上的烦闷,钻研了一些佛典,领会一点佛家思想而已。" 先生说:"你说你不懂,但又有谁懂呢?我寻不着人,就是你来吧!"我总不敢承当。先生于是说道:"我看你也是喜欢哲学的。我们把一些喜爱哲学的朋友聚拢在一起,共同研究,互相切磋,你怎么可以不来呢!来北大,你不要以为是来教别人的,你把到北大当做来共同学习好了。" 蔡先生这几句话打动了我。抱这种态度再好不过,而我又怎会不愿来学习呢。来北大的事就如此确定下来。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讲述梁先生从事社会改造的经历,乏味得很,因为没有一件事是成功的。他一心想让中国走上宪政之路,结果处处碰壁。比如,他主张"军队国家化",先去游说蒋介石。 1942年3月20日中午,蒋公宴请国民参政会驻会委员廿五人,饭罢留下我们五人细谈。对于草案认为可行,问我们若未曾与中共谈过,可即往商谈。 蒋介石把皮球踢给了共产党。结果,梁漱溟真的跑到延安,见了毛泽东和朱德,宣传他的主张。 座间毛、朱二公颇用心听我发言,毛无表示,朱公当听到我末后的话时,忽曰:"此或三十年后的事吧!"此外无人置一词。 梁先生幼稚到相信,国民党和共产党会同意放弃军队,可见他对政治其实一无所知。难怪他的社会改造梦想皆不成功,还没等到文化大革命,就在1953年被毛泽东 打倒 了。 虽然政治的部分不好看,但是在治学方面,他的自传文集很值得一读。下面的内容关于如何做学问,整理自他 192